当我们谈及产品外观设计,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其外形,即物理形态的形状,它是“物”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直观表现形式。物体的客观存在,犹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,历经漫长岁月的演变与进化,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之美,那是一种未经人为雕琢的自然形态,质朴而纯粹。
然而,产品外观设计绝非仅仅为了外形而设计,满足某一功能的使用需求才是首要考量因素。那么,在设计产品外观时,我们究竟需要重点考量哪些设计因素呢?
造型设计:勾勒产品的独特轮廓
产品的形状或形态,是造型设计的核心所在。形状作为描述图像内容的重要特征,是物体的外在表现形式。无论是自然形成的形状,还是人为塑造的形状,都有着明确的目标轮廓,而这个轮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目标物体的形状。
轮廓是由物体的一系列边界点连接而成的。在进行产品外观设计时,设计师会根据产品的功能需求,对产品的形状展开构思。他们会反复琢磨、推敲,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外观形态。接着,运用艺术的表现手法,将这个形态真实地绘制在稿纸上,再对细节进行调整和修改,赋予其美感。同时,还会融入一些特意安排的设计元素,这些元素可能源自特定的社会背景、宗教色彩的定义、人文情感的喜好,甚至是设计师自身灵感的创意,可谓“无中生有”,为产品增添独特的魅力。
色彩表现:营造视觉的强烈冲击
色彩,是光从物体反射到人的眼睛时所引发的一种视觉心理感受。它是能够引起我们共同审美愉悦的、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之一,在产品外观设计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,因为色彩的性质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情感。
色彩具有三个基本特性,即色相、纯度(也称彩度、饱和度)和明度。在再现艺术中,色彩能够真实地再现对象,创造出幻觉空间的效果。而在产品外观设计实践中,色彩与整体造型的搭配是设计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。
“万绿丛中一点红”,这里强调的是“一点红”而非“一片红”,这正体现了色彩搭配的规律以及面积比例把握的重要性。学过色彩学的人都知道补色原理,如果将基本相等面积的红色与绿色搭配在一起,在它们的相近处会出现黑色带,显得十分不协调,用“脏得不要不要的”来形容毫不为过。
色彩不仅具有性格,如冷暖、软硬、酸甜苦辣之感,还蕴含着丰富的感情,如喜、怒、哀、乐,同时也能表达一定的价值。巧妙地运用色彩搭配,将为产品设计表达带来无限可能。
产品设计,本质上更侧重于创意产品。如何让新技术产品在第一时间服务于大众,并且让大众使用起来简单便捷,这是产品设计师始终追求的目标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,产品设计需要深入了解产品的结构。因为施工过程可能会对外观设计产生限制,如果产品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分离,那么最佳设计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,无法真正落地实施。